股市春风 门户 炒股技巧 炒股经验 查看内容

模式之新解

2025-1-5 19:01| 发布者: WHB| 查看: 5| 评论: 0

摘要: 模式之新解 年底总结,年初计划是许多企业和单位都在做的事情,作为百分百为自己和靠自己的交易者更应如此。我们要总结过去一年的得与失,它不仅仅凭账户的红与绿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只是一个结果。即使是全年下 ...

模式之新解

年底总结,年初计划是许多企业和单位都在做的事情,作为百分百为自己和靠自己的交易者更应如此。我们要总结过去一年的得与失,它不仅仅凭账户的红与绿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只是一个结果。即使是全年下来是盈利的,也一定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对于处于亏损状态的交易者更是忧心忡忡,焦虑万分,消耗了时间、精力和成本,过程中不可谓不努力,何时才能看到出头之日。

我个人认为,有一个重要的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来自问:自己真的有模式吗?

模式是交易领域中的一个热词,几乎无人不谈模式,许多人前辈的成功案例说明了他们拥有各自的特色模式。我们进入股市,也在努力寻找、构建和拥有如他们一样的盈利模式。

在向师学的过程中,各种关注、跟随,东学西求,关注的老师越来越多,学的也越来越多,认为知道了很多,甚至自认为有了自己的模式,但还是做不好交易,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做到的大都失败。

关键点在于你的模式是真正的完善的、可以稳定盈利的模式吗?其实结果已经告诉了自己答案。

因此,对于模式的打磨和完善是首要任务,但不能过于急躁,走“捷径”,学某个老师的某个模式,他用起来可以盈利,你一旦用上去,未必如愿。因为所谓的模式或交易系统是一个长期积累地结果,看到了果,你没有他的经历,不可能有他的领悟。

有的人寄希望于一朝顿悟,想象着何时能一下子想清所有的困惑,破局不可能那么容易,你看到或听到某人顿悟了,但你不知道他的顿悟怎么来的。

这里我们就要知道渐悟与顿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渐悟与顿悟

顿悟是指在修行过程中突然间领悟到真理的一种体验,有点像醍醐灌顶的感觉,一下子豁然开朗,是因为某个因素,在某个时间点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或理解了某个重大的困惑。通常是在一瞬间彻底明白某种深奥道理的现象。这种领悟往往是直接而深刻的,不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学xi或积累就能实现。

特点:

直接性:顿悟是直接体验真理,不需要借助语言或逻辑推理

彻底性:顿悟往往是一次性的,一旦发生就会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突发性:顿悟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的,不一定与之前的修行程度成正比

渐悟是指在修行过程中逐步领悟真理的过程,有点像静坐参禅,需要内心在空灵状态下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最终领悟。通常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学xi、积累和实践来实现。这种领悟是逐步积累的,不像顿悟那样突如其来。

特点:

渐进性:渐悟是逐步积累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学xi和实践来实现

系统性:渐悟通常伴随着系统的教学和修行方法

持续性:渐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修行者需要不断地修行来巩固和加深领悟

二者之间的关系

顿悟和渐悟并无本质的区别,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修行过程中,渐悟为顿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顿悟则是在渐悟的基础上实现的飞跃。许多修行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渐悟之后,最终通过某种机缘实现了顿悟。一般来说,我们大多数人在认识事物,明白道理前,会有一个“渐悟”的过程,通过“量变积累”最终实现“质变飞跃”。

以学xi为例,比如学数学时要从每个知识点开始,通过学xi后的反复练xi,并做好总结和回顾,慢慢地一个知识点就被记住,成为我们知识库中的一部分,随着我们知识库中的知识量不断积累、增加,到达一定量后,我们就会慢慢学会运用这个学科的技能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外部知识在自身能力上的转化,内化后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质的飞跃,从而实现了“量变到质变”。

所有的“渐悟”和“顿悟”是有机统一的状态,并不完全是先渐后顿。放到我们的学xi、工作中,也可以理解为:当我们意识到问题,想去改变的时候,其实改变就已经开始了。

交易是一个典型地从长期渐悟到不断顿悟的过程,在经历了足够长的时间,投入了足够多的精力,遭遇了足够深的教训之后,如果没有持续地总结与反思,没有否定自己和提升自己的勇气和能力,你不太可能真正打造出一个可以实现目标或愿望的模式或交易系统。

这二天看到一位人位博主提到没有腰斩几次,何以谈成功。这句话有些道理,回看那么多成功大佬的过往,无不是从巨亏中走出来的。前提是他们怎么能走出来,亏得多不是成功的本因,亏了要弄明白亏的原因,这相当于付学费,得到知识或经验,否则,不明不白地亏,亏得再多也无济于事。

模式就是在惭悟到顿悟的过程中相伴而生的产物,从无到有,从毛坯到半成品,再到成品,中间的工序之多,超出想象。只有自己能认清当下自己所处的阶段,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如果不成熟,重点就是学与进,不断地完善,而不是急于投入使用。

当系统基本构建完整,趋于完善时,成品进入实践验收阶段,在实战中发现不足或问题,后面才能批量地正常地投入市场。否则,模式中的任何一个瑕疵或缺漏都会带来负面的反馈。

只有模式还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交易系统,它包括技术面、基本面、逻辑性和环境情绪等多维度的要素,这些关键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

比如你知道另一个热词叫盈亏比,但你知道它的真正定义和重要性了吗?它也是交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一环,只有深刻理解了它,才能合理地制定交易计划并能提高执行的信心。

二、短线盈亏比

1、定义

盈亏比,即预期盈利与预期亏损的比值,直接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最终的收益水平。

2、重要性

合理的盈亏比设定不仅能提升交易的成功率,还能有效控制风险,从而在波动剧烈的市场中保持稳健的投资策略。

短线交易的盈亏比是衡量交易策略风险与回报的重要指标,合理设定盈亏比对于短线交易的成功至关重要。

3、合理范围

一般来说,短线交易的盈亏比设定在2:1至3:1之间被认为是较为合适的。然而,这个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市场环境、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交易策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市场波动较大时,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更高的盈亏比以应对更大的不确定性;而在市场相对稳定时,较低的盈亏比可能更为适合。

不同盈亏比下的交易结果对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尽管盈亏比为1:1时成功率较高,但由于收益与亏损持平,长期来看难以实现盈利。而盈亏比为2:1或3:1时,即使成功率较低,只要策略得当,仍有可能实现正收益。

盈亏比的积极意义

1. 勇敢承认失败:遇到错误的交易决策,及时止损平仓,不要因恐惧留在市场承受更大的损失。

2. 了解市场周期:在市场变化周期的关键节点上,适当提高盈率比例,以获得超预期收益。

3. 动态调整盈亏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交易经验,灵活调整止损和盈率比例,让短线交易获得理想的盈利表现。

盈亏比与胜率的关系

短线胜率50%时,2:1的盈亏比就行,但交易盈亏比是动态的,行情好时7:1、6:1都有可能,行情不好时1:1都不到。主要还是得做好止盈止损加减仓。

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北京炒家就是一位极度厌恶亏损的交易者,他的交易思路就是保持高盈亏比,而胜率则基本维持在51-53%之间,以多频交易来打造自己的交易系统。

与其明显不同的是龙头选手,盈亏比高,每单成功的收益在30%以上,亏损时大概率可控制在10个点以内,胜率高,但交易频率低,毕竟龙头不是天天有。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性格,制定合适的交易系统,并不是因为老师做得好,就一定要学他的东西。

举一个实例:

东百集团在2024/12/11日的一进二,是符合我个人的交易模式,在制定交易策略时,盈亏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等涨停时打板,胜率极高,超过70%,但平均盈利在6到8个点,最大亏损在2个点左右(目前没有找到失败的例子),即盈亏比在3:1左右,这估计是类似北京炒家最喜欢的方式之一。但如果在早盘零轴上车,胜率有所下降,约在50-60%之间,但盈亏比明显提高,可以达到8:1或10:1,选择哪个策略要依据个人的xi惯和喜好,如果选择了后者,意味着交易频率明显多于前者,甚至它是你的主用固定模式之一。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市场环境的影响:在趋势明显的市场中,较高的盈亏比可能更为适用,因为趋势交易往往能带来较大的盈利机会。而在震荡市场中,由于价格波动较小,设定较低的盈亏比可能更为合理,同时要提高胜率,以避免频繁的小额亏损。

心理因素:设定过高的盈亏比可能因为胜率下降,导致交易者在亏损时难以接受,从而影响决策的客观性。因此,保持冷静和理性,遵循既定的交易计划,是实现稳定盈利的关键。

总之,短线交易的盈亏比是影响投资策略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设定盈亏比,结合科学的止损和止盈策略,投资者可以在高频次的交易中实现稳定的收益。然而,投资者也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盈亏比,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三、最新交易系统框架

单看这个表格,好像不明所以然,又是给人杂乱的感觉。

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只是表明机会的出处,重点是只关注一个强势题材的主升期,只做其中的节点机会。

龙头是在题材发酵到中期后才有可能走出来,先要有板块龙,当板块龙出笼后,才有中位票以及后排票的机会。

一个题材的强弱也可以通过看有没有趋势票或容量票的启动来判断,当一个大盘子票开始发力,反过来证明这个题材会有较强的爆发力或较久的持续性。比如低空经济的万丰奥威和消费题材的永辉超市等,都是大容量票;低空经济的金盾股份和机器人题材的埃夫特和柯力传感则走强趋势路径。

这些机会都对应出现在题材发展过程中各个不同的关键时点,围绕主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交易框架。

机会的选择首先立足于你有这个能力去发现或挖掘到它们,但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能或都应做到,一定是有主有次,龙头并不一定就最主要的机会,还是取决于你个人的系统性要求与你个人的匹配性。

如果认为市场只有龙头和杂毛,北京炒家的每天八个票全是杂毛,但并不妨碍他的体量仍然在稳步上升。

有人重点靠做中位票而逐渐成功了,多数人眼中的大面之源在他这里成了财富宝藏。一切来源于你的综合实力和风格取向。

我的侧重点是:情绪为主,趋势为辅;先做板块龙,其次是中位票,如有持续性,中期板块龙成为了市场龙,就重点做市场龙,题材中后期在反复炒作时,可以介入后排的机会。

一旦题材进入退潮期,基本以空仓或轻为主。

不在强势题材或主线的主升期内的机会,不在节点上的机会基本忽略,坚决不交易。

以深圳华强和华立股份为例,为什么深圳华强在断板后还有六个涨停板,而华立股份只有二个半板。如果在华立股份的11/1的早盘做弱转强,当天跳水吃大面,次日还跌停开,雪上加霜,亏损可达20个点以上。

当然二者的具体背景不同,我们从盘面的主力行为分析上也能做到可以拿住华强的六个板,避开华立股份反包第三个交易日的跳水,只有解决了类似的问题,才能让我们从惧怕龙头,实现到真正地从容上龙头的转变。

高位反包的第三个交易日是变盘的窗口,只是持仓的决断日,而持币者只有在充分判断出主力的最终选择后做到客观跟随,如果主力了结,就放弃关注;如果主力换手接力向上,才是我们的上车机会。

华立股份在11/1日的早盘高开是不及预期的表现,正常情况应该是一字或超高开秒板,因为它的不及预期,早盘就不能只相信那个弱转强技术,需要时间等主力现形,而不是开盘后的一个急上或小V就追进去。

深圳华强在9/2日是烂板,9/3日的早盘是超预期,这才是真正的弱转强,此日板上关注就是模式内的机会,这相当于在断板后走二波,二波的上限就是六板,在六进七时断板,所以,大概率地预判断了上涨的空间高度,以及可以主动地在末期止盈,不必等大跳水,坚守所谓的忠实龙头信仰。

当下的中百集团也是二波形态,或叫三浪或主升二浪,上限仍是六板,六进七时大概率断板,但绝对不是上车的时点。除非它最终板了,是一个放量烂板,次日转强上板,这才是真正是跨年妖的姿势。

安源煤业是昨天的一个有较高胜率的套利票,但因为不符合上述的交易系统的主要特征,可以只观不做。这就进入到了模式或交易系统的另一个主要核心点,要有边界,即要有所取舍,一点击破,不计其余。

否则,今天看到这个是自己会的,就上手了,明天看到另外一个也去操作了,做着做着就会偏离聚焦的原则,丧失了对主次的把握与遵守,结果并不一定都是加法。

真正的交易系统不是一日可成,也不是一年成就,需要全方位、全时长的积累与改进,在失败、总结、提升、否定再改进的N次循环中逐渐形成。

经历了数不清的自我否定、跳圈和破局,把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力提高到更高的维度上,无限地接近于主力,结合对自己的深刻了解,打造的交易系统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或威力。

如果还只是在半途中,系统不成系统,有许多关键的缺漏或薄弱点,由于认知决定了你的上限,你的每次成功与失败,都是认知在现实中的兑现。

四、认知是本因、努力在过程、模式是果实

一个人的认知如果永远停留在脚下,不往高处看,无论走了多远的路,都只能是原地打转。思考不到位,所谓的勤奋都是扯淡;认知不到位,所谓的努力都是白费。

只有真正有效的勤奋,才能带来真正有效的成长。认知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

想要实现人生的逆袭,必须提高认知,拼命努力,洞穿事物本质,见大通简,才能迎刃破局。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如何提高:

第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想让思维发生质变飞跃,知识储备作为量变是必不可少的。而帮助我们拓展的方法无非有两种,如果不能行万里路,那就读万卷书。苏轼有句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就是广泛涉猎,大量阅读,“约取”,则是一个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的过程。

只有当你大脑中存的知识足够多、足够深刻的时候,才能和外界碰撞出火花,从而形成“厚积薄发”的思维跃迁。

第二,心怀敬畏,保持空杯。

一个人知道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所知甚少,不知道的东西更多。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已知的永远是一小部分,未知的才是海面下看不见的冰山。所谓的成长就是保持高度敏感,对新事物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大量吸收新的知识,向外探寻,向内思考,不断打破自己,升级自己。

第三,历事炼心,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如果不实践,永远无法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只有敢于行动,去经历,去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古人说历事炼心,从事上悟理,在理上改行,长此以往,才能实践出真知。

这三点在股市交易中完全适合,第一条中的博观就是做加法的过程,约取就是做减法,没有加法的积累基础,不可能有后面的存精选优。第二条的个人感受也是比较深刻,越学越谦卑,不敢停足,不停地破局成为了常态。第三点是学了东西,目的是为了用,在实践中证果。

在学xi中或推演中构建的系统还不是真正的系统,经过实战的检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地完善,保持动态优化的系统才是真正的交易系统。

当然在实践中也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比如仓位管理需要本着循序渐进的思路,根据个人的模式稳定性进行有的放矢,初建阶段以小仓试验为主,主要目的是验证和改进;初显成效时,略接近于正常仓位,在基本稳定了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机会的情况进行方案内的仓位管理。

总之,我们能否成功,努力是重要一因素,但根本的要素是思维和认知,只有不断进取,突破自己,才能看到更大的局,得到更大的果。

所以,问自己,我们真的有稳定高效可靠的交易系统或模式吗?

如果没有,或者正在搭建过程中,不急不躁,努力当下,日拱一卒,思维突破,可以有,且真的能实现一直向往的期望。

最后归纳:

1、模式不是一招一式,也不是一个组件,而是由面(情绪、环境)、线(题材、热点)、点(个股强度与地位)和节点(买卖时点)四位一体的系统;

2、模式不可能靠模仿或个人的顿悟形成,而是厚积薄发,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中不断突破后的产物

3、模式不是一成不变,形态可以多变,不变地是内在的人性博弈,化形入神,客观跟随,才是核心要旨

4、模式不是大而全,而是有所取舍,在某方向上微观具化和系统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模式不能固化或僵化使用,针对不同的环境和交易风格灵活调整,防范风险为第一要务

6、模式不是圣杯,只是概率博弈,从无到有,终章还是去模式化,不知模式为何物,人与市场融为一体

7、模式不能平铺使用,模式内的各个机会,根据出现的时间,交易策略的权衡,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即使同日操作,仓位与策略相匹配

8、模式交易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都要先总结是否严格执行了模式,而不能一失败就修改模式,一成功就无脑坚持。成功的可能是模式外交易,即使成功了,以后了要杜绝;,失败的有可能是模式内的概率性所致,纵然失败了,以后还要坚持模式交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